《專題系列》 堅    持   /  陳其邁

《專題系列》 堅 持 / 陳其邁

政治就是眾人的事。從政以來,眾人的事、眾人的利益一直是我心中的最終關懷。

民進黨執政期間一直是少數政府,當時在野的國民黨挾著國會多數,對施政進行不理性的杯葛,導致民主進步黨的改革被國民黨阻礙或是打折扣。馬政府上台之後,豬羊變色。當初他們說不能做的,一一實現;他們在野時說要做的,卻一一擱置。他們曾堅持中選會委員要改成「政黨比例代表」,因而杯葛總預算,現在呢?他們曾大力抨擊「政府買新聞」,現在他們卻買得更多、更廣。

馬政府的官員、馬主席的黨員在兩岸間綿密的穿梭,我們不知道他們交流了什麼?更不知道交換了什麼?我們看到的是,「他們」處處替中國講話,處處以不存在的「九二共識」來解釋兩岸關係,但又說不清楚為何台灣無法加入聯合國。

在內政上,馬政府的官員頻頻失言,「農業損失只有兩千萬」、「等我講完,再來救你們」、「道歉鞠躬十秒鐘」、「海豚會轉彎」、「公務人員不等於一般人」等,這些話已經深深刺痛了每個人。馬政府的政策更加速台灣的貧富差距、南北差距,而最近的十八趴、公務員加薪等政策,則又隱然製造台灣社會的階級化。

過去的歲月,台灣走出早期的「威權體制」、「黨國一體」,完成了和平的政黨輪替。最重要的是──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人民的決定就是國家的決定。人民從不敢批評國家,到現在照三餐罵;從黨庫通國庫,到現在福利制度逐步推動;從蔣總統萬歲,到現在總統直選。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舉,台灣的民主制度逐漸成型;透過選舉的和平落幕,台灣的民主更加鞏固、深化。

民主進步黨歷經黨外時期、在野時期、執政時期,現在又成為在野。民主進步黨看到了自己的困境,也在一次又一次的選舉中,一步一腳印的進行改革,重新拾回人民的信任。

在這艱辛的旅程中,我著手推動各種改革,有獲得共鳴,但也有一些噓聲。然而,不變的是──我從政以來的堅持。我堅持台灣主體性的建立,更堅持落實公平正義的價值。台灣主體性是我們的家,給我們一個安全的避風港,保護每一個人,不受外來的侵害;在這個家庭中,我們用公平正義的價值來打造穩固的基礎,讓每個人可以自由地成長、生活。

落實公平正義的價值,必須從生活的周遭開始,落實到生活的每個細節。因此,在這次五都選舉中,除了協助花媽爭取連任外,我更投注心思在基層的里長、市議員選舉,幫助黨籍候選人,為民主進步黨建立堅實的基層實力,更把民主進步黨的理念落實在最基層的選舉上。

未來,我仍將秉持著相同的堅持。在理念上,堅持台灣主體性,打造公平正義的社會;在行動上,堅持從基層做起,回歸到人民的生活周遭,深入生活的細節,作人民的代言人,在國會殿堂為人民發聲。

(作者為前高雄市代理市長現為蓬萊島雜誌net週報社長)
1/28/2011 09:00:00 上午 | 0 意見 | Read more...
《名家專欄》「人頭黨員」與「司法誅殺」   / 金恒煒

《名家專欄》「人頭黨員」與「司法誅殺」 / 金恒煒

為了二○一二年大選的初選,民進黨內爆發了「全民調」與「黨員派」的 鬥爭,明顯的是,掌控黨機器的派系主張「全民調」,再根據某些媒體的報導,跨派系成員也多支持「全民調」。有意思的觀察點是,「全民調」既然是「主流意 見」,為什麼少數反「全民調」提出「黨員派」,一發聲馬上造成「主流派」的進退失據?因為「全民調」違反政黨政治,相反的,「黨員派」符合民主政治的真 諦。

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政黨政治的核心在選民,由選民選出其代言人進入政壇,是為「代議政治」。所以主張「黨員派」的人數雖少,卻理直 氣壯;即使遭到大衛與巨人對峙的情況下,手上的民主石頭卻可以威懾萬夫。就算「全民調派」聲大勢大,面對此一訴求,也沒有任何可以自辯的理由。

「主流派」唯一拿得出來的口實,就是民進黨有「人頭黨員」的小辮子。《選罷法》修正後,政黨初選也受法律約束,一旦總統初選經黨員投票產生,檢警等公權力就得以介入,到時候民進黨不只吃不完兜著走,恐怕有覆黨之危。

國民黨會不會利用司法藉「人頭黨員」 追殺民進黨?從「馬統」以司法當工具誅殺綠營的劣跡來看,可能性很大;民進黨五都與市議員選舉決定以「全民調」定勝負,堂皇的理由在此。結果引發了高雄的 楊秋興與南市許添財的反彈,楊秋興脫黨競選,許添財含怒退讓,但是裂痕已然浮現。重要的意義是,誰說「全民調」就不會廝殺、撕裂?何況直轄市長不比爭總統 大位的激烈;有誰保證用「全民調」就不會殺到見血?「全民調」並不能杜初選失敗者的攸攸之口。

「人頭黨員」充斥,是民進黨組織化產生的怪胎,問題出在民進黨;民進黨坐視「人頭黨員」而不處理,不是無能是什麼?不是卸責是什麼?更 可議的是,無力做根本解決,卻把難題丟給黨員,用剝奪黨員天生的投票權去化解「人頭黨員」的紕漏。黨員何辜?為什麼要砍掉黨員的螳臂去擋「人頭黨員」之 車?黨中央不能去除「人頭黨員」,已對不起所有黨員了,失責之餘,還反要黨員去承擔黨中央的過錯,這是雙重的不正義。

當然,選舉技術的改變 會影響實質的結果:採取「全民調」一定有特定的受益者,同時也就產生受害者,因此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刀光劍影固然各有所圖,站在民主政治體制上,程序正義不 能背離實質正義。民進黨用「黨內規章研修小組」研擬提名方案,再建請中執會通過,再送交臨全會做最終裁定,目的就是維持表面上的合法性。問題是,不解決 「人頭黨員」,捨黨員投票遷就「全民調」,完全逆反政黨政治原則,結果是既不具合理性又沒有正當性;層層的官僚把式擋得了「大老」如辜寬敏先生等的退黨潮壓力嗎?

民進黨面臨兩重困境:既不能消滅「人頭黨員」於前,又衍生出執政黨的司法追殺於後。正本清源之道,不如採取美國式的「黨員登記」制度。前副總統呂秀蓮所提出的意見不失為好的方案:一方面解除「人頭黨員」的魔咒;另一方面趁此機會使「剛性政黨」豹變為「柔性政黨」;三方面增加黨員參與的積極性,只要愈多人「登記」愈不怕藍營偷渡、滲透,更且「參加登記」的同時不妨酌收費用,一舉也解決了財務的困境。

民進黨要民主、進步還是要走相反的道路?要好好思考此一危機下的契機。

(轉載自1月11日自由時報作者為現任《當代》雜誌總編輯)
1/27/2011 10:40:00 上午 | 0 意見 | Read more...
《阿扁札記》 民進黨的「盲」、「茫」、「忙」?

《阿扁札記》 民進黨的「盲」、「茫」、「忙」?

2011年才過沒幾天,看到一些報導、專論、投書和資料,不禁擔心起民進黨的「盲」、「茫」、「忙」來,也許是杞人憂天,寧願是自己的過慮。

民進黨新系要角之一李文忠前立委日前發表《重拾創黨價值》乙文,特別提到到2004年總統大選綠軍得票增加超過10%,這一大部分是基本盤擴大後的鞏固化。2008年輸掉220萬選票,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有政黨認同的選民未必每次都出來投票,推出人選不當,他們就不投了;第二個就是所謂的中間選民,可能上次投綠,這次投藍。李文忠又說藍綠基本盤大概是綠三成(以投票率計算則近4成),藍加計派系三成五(換算近四成五)。不投票的冷漠選民約25%到35%,中間選民5%,加計淺藍淺綠中有可能變動投票,含不投票的超過10%,這10%就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李文忠認為藍綠基本盤只有5%之差,但中間選民剛好也是5%。我的看法和曹長青、金恆煒一致,都不認為在台灣社會有所謂中間選民,如果有,也是不投票的選民,或者是容易受金錢影響的選民。有些人喜歡自稱為中間選民,不屬於藍也不屬於綠,但在台灣參加政黨的人數不超過200萬人,更多的人沒有黨籍卻有政黨的屬性,這些人都不是中間選民。2004年大選不投票選民有20%,2008年更高達24%的選民不投票,都比所謂5%的中間選民還高。選舉時會變動投票原因很多,像五都選舉投給陳菊、賴清德兩位市長的選民未必投給民進黨籍的市議員候選人,這種受人際、地緣關係甚至金錢影響的選民,政黨認同不一定改變,但投票行為改變了,而且是分裂投票,這種變動投票不應該是中間選民。

很多人跟李文忠一樣都相信有中間選民,為了爭取中間選票,應該調整選戰策略。所謂藍綠的基本盤是鐵票、不銹蝕的鐵票,不必經營,也不必拉票,即使含淚投票,一票也不會跑,最後還是「三國歸一統」的。事實上鐵票是會生銹的,基本盤並非絕對,不鞏固、不凝聚,還是會鬆動、流失的。有人不投票,有人投票不拉票,有人只拉家人的票不拉其他人的票,有人可以拉5票卻只拉2票,有人從熱情變成冷漠,有人看熱鬧不再有熱情,有人有熱情卻缺乏激情,這種投入選舉活動的熱度高低在在影響投票的結果。以2004年大選為例,2000年我才拿到39.3%的選票,經過4年的執政,39.3%的選票部分流失了,不但要補回來,還要成長11%才能過半,也才會當選。這是高難度的挑戰,也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成長不了11%就是落選。除了更加努力來拉票拜票外,可以撼動的藍營票,包括地方派系票必須透過各種關係極力拉攏才有一定成果,最重要的是鞏固基本盤並做到極大化,除了228族群大團結、牽手護台灣的大型動員,推動歷史上的第一次,全世界都在看的防禦性公投,並成為選戰最後一個月的競選主軸,結果9個縣市公投投票率過半,也是我領先對手票數最多的縣市,票就是這樣催出來的。

反觀2008年總統大選,我曾在《台灣的十字架》一書第155頁到157頁提出至少有三點值得檢討。第一是切割立委選舉、切割行政團隊、切割和總統的關係,對不對?第二是不打團體戰,只凸顯個人的人格特質,好不好?第三是放棄入聯公投的訴求,只剩下綠卡的議題又無法致命一擊,聰明不聰明?我在分析中提到民進黨立委基本盤40%,總統的基本盤應該有45%,選戰策略最後是45%與5%的選擇,我主張只有鞏固基本盤的45%,才有另外的5%,是靠45%的基本盤幫忙拉到另外的5%。但有人認為應該放著45%,不必爭取也會全數投出來,為了多拉5%必須拉許信良、施明德、陳耀昌、李登輝等中間勢力,結果5%沒拉到,原來的45%反而變成41%,殊為可惜!

去年五都選舉,在北二都有人說只差1萬票、1千票,最後關頭主席蔡英文喊出再3%就可五都全贏,同樣面臨如何多3%的選戰策略的選擇。是辦軟性的音樂會,比較城市治理能力,還是回到基本盤,鞏固死忠的支持者,以團體戰取代個人戰?選舉結果証明新的選戰打法並未「超越」。倒是主打鞏固藍營基本盤的郝龍斌成功了。2012年民進黨贏的策略在哪裡?比較2004年及2008年不同的選戰策略導致不同的選舉結果,民進黨應該記取一次又一次的教訓,光靠對手的犯錯、失誤是不夠的,只有精準的認清民進黨的「盲」點,才不會「茫」然,以致窮「忙」做白工。

羅致政教授的大作《國共「九二共識」剝奪台灣主權》點出,「馬金體制已經啟動2012年總統大選的準備工作,國民黨一方面以利誘鞏固藍營基本盤,另方面則認定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是民進黨的弱點,想要以『兩岸穩定牌』直攻民進黨無力處理兩岸政治僵局的罩門,恫嚇擔心兩岸關係生變的台灣選民。」「但仔細對照當前的民意走向,尤其是多數人民對台灣主權地位與國家認同,兩岸關係恐怕未必是民進黨的罩門,甚至有可能是民進黨重新執政的利基。」只不過包括領導階層在內的民進黨精英,無疑地,會有一些迷惑,甚至「茫」然,因為有關統獨民調顯示,似乎所謂「廣義維持現狀」的民眾仍居台灣社會的絕大多數,所以台獨主張沒有市場,連「 一邊一國」的理念也不敢大聲說出口。陸委會在去年江陳六次會結束後所做的民調顯示,主張「儘快統一」的只有1.2%;「維持現狀以後統一」的也只有7.1%,兩者加總只有8.3%,不到一成,而且持續滑落。但主張「儘快宣布獨立」的有6.4%;「維持現狀以後獨立」的達到17.6%,僅次於2004年9月的18.7%,比去年4月的13%還高。「統一派」只有「獨立派」的1/3,馬英九仍執意推動「一個中國、終極統一」的路線,而「獨立派」的聲浪為「統一派」的三倍,民進黨反而躊躇不前,甚至以為「維持現狀派」,才是多數。其實中國不可能讓台灣維持現狀,中國無法鯨吞台灣才改採蠶食策略,差別在「猝死」還是「安樂死」而已。民進黨只要把台灣的主權地位講清楚,「維持現狀派」絕大多數一定會站在反對台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併吞,並願誓死捍衛台灣不使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這一邊。

羅致政的專文又說,「國民黨、共產黨以及民進黨都接受一個中國的立場」,但1999年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七大主張就很清楚地表達,民進黨的立場是主張台灣應揚棄一個中國,而且堅持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拒絕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此即「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主張。部分民進黨人誤以為「一個中國」可以「各自表述」,不排斥接受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甚至同意李前總統所說「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直到最近,民進黨終於說出拒絕承認「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同為「一中各表」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自無接受之理。蔡英文主席的特助姚人多教授在清華大學《中國沙龍》系列強調《民進黨的未來》,主張民進黨應該在2011年提出跟中共建交的訴求,跟國民黨坐下來捍衛中華民國,這是民進黨反對一個中國原則,卻走不出「一中」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緊箍咒。

2012年總統大選的議題隨著五都選舉的結束立即浮出檯面,馬英九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唯一人選,民進黨如何經由初選順利產生總統候選人,大家似乎有不同意見。民進黨的十人小組傾向全民調,但呂前副總統、辜前資政、蔡前總召則力主不應排除黨員投票,呂前副總統並提出三階段的初選模式,其中的初選辯論應在全國25個縣市舉辦再進行黨員投票,最後是民調。對照1996年總統初選採兩階段先由黨員投票選出前兩名候選人巡迴全國各縣市舉辦演講辯論會,現場進行公民投票,是四次總統初選最複雜的,但並沒有因為全國辦了九十場的辯論及公民投票而帶動民進黨的選情氣勢。美國兩大黨總統候選人經由初選辯論及黨員投票產生。2008年民進黨總統初選也是辦了三場辯論再黨員投票,在黨員投票有了結果就產生了總統候選人,第二階段的民調就取消了。這次2012年總統初選看來不經黨員投票是躲不掉的,而黨員投票前的辯論亦不可免,但只要五場就很多了,硬要辦到25場大可不必。在我的觀察,民進黨是透過黨員投票或全民調產生總統候選人應該都差不多,民進黨是一個民主政黨,黨意與民意不會南轅北轍,一定是一致的,全民調的第一名也是一定是黨員投票的勝出者。能夠協調以全民調產生候選人最好,不行,要有辯論及黨員投票也無妨,最重要的是,時間不要拖太久,否則過多的內耗致折損戰力,亦非大眾所樂見。

至於李前總統最近接受日本政論雜誌專訪引發爭議,再透過個人臉書澄清,應已過去。但李前總統十年來一直想推第三勢力,乃眾所周知之事。2001年李前總統成立台聯黨就是第三勢力,眼看台聯黨逐漸泡沫化,三不五時喊喊第三勢力,吹起政壇漣漪,卻是水波不興。台聯黨慢慢地喪失主體性,如同親民黨走向泡沫化是必然結局,台聯黨的式微也意謂著台灣社會沒有第三勢力的空間。李前總統想鼓動國民黨內的本土派出走,十年前沒成功,十年後也不會有結果。民進黨要重回執政還是靠自己吧,不要再「盲」、「茫」、「忙」!李前總統有意拱國民黨的本土派與民進黨政黨合作,說是為了擴大執政基礎,否則就會成為少數政府,難保不會重蹈陳水扁的覆轍。十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國民黨的本土派敢帶槍投靠民進黨的還沒出生,敢嗆馬英九的則已死亡。民進黨要擴大執政基礎,只有靠自己的力量,經由單一選區兩票制在2012年立委選舉取得國會過半的席次,而不是靠李前總統壽宴上坐在他旁邊的那些人。

民進黨不盲、不茫,才不會白忙!切忌忙中有錯,看事情睜大眼睛,想東西稍微動動腦筋,不要人云亦云。不盲目就不會茫然!
1/27/2011 09:34:00 上午 | 1 意見 | Read more...
《名家專欄》金溥聰告謝志偉等學者   / 金恒煒

《名家專欄》金溥聰告謝志偉等學者 / 金恒煒

中國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小刀」出鞘,這回是透過司法控告學者謝志偉教授等多人毀謗。值得注意的是,金溥聰不告刑事,只告民事,換句話說,就是意圖用錢壓死窮書生外,還用時間綁住學者,目的就是製造另類白色恐怖來扼制知識份子的口舌;殺一、二學者警惕其他學者,看還有人敢上電視批判國民黨?

金溥聰用司法對付學者的源頭,還可溯及據稱也是學者的胡佛。五都選前胡佛的名言是:「第一流學者不上電視」,接下來就是上民視的學者活該被告;反正是二流學者,告了又如何?問題是,金溥聰據報導也是學者出身,在毀謗除罪化已成文明指標之一的今天,不知道胡佛會不會發表更像學者的話,比如,第二流的學者才告人毀謗?看來不會。

胡佛「坐而言」,金溥聰「起而行」(兩句引文皆出自金溥聰之口)。過去國民黨透過軍法置人於死,現在透過民事迫人生計;但箝民之口則絲毫沒有改變,只是從「寒毛」效應改為「寒蟬」效應,國民黨果然是「老店新開」。

先談一下上電視的是不是二流學者。批判電視機制極其嚴厲的法國社會學者波笛爾(P. Bourdieu)說:「純粹而簡單的拒絕上電視,這種立場選擇,在我看來,是站不住腳的;我甚至認為,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有必須上電視的責任…。」重點是,知識份子發言—無論用筆還是用舌—是責任所在。兩蔣的「戒嚴時代」,電視只有御用的一流學者才可以上,「二流學者」勉強在報紙上發言。當年的一流學者不像胡佛那麼聰明,說出「二流學者才在報紙或報屁股寫文章」的話。

有趣的是,胡佛為什麼批判二流學者?金溥聰為什麼控告二流學者?明顯的是,二流學者們太有影響力了;胡佛看到了,金溥聰感受到了。在大法官五○九號解釋文下,刑事絕對告不上,把腦筋動到民事,本來是馬英九以下的慣伎。國民黨們有黨產、有御用律師,而且多的是時間。相反的,學者們相形見絀,結果當然是以勞待逸,官司輸贏不說,曠日廢時累到半死,花錢請律師偌大開消,看你如何教書、做研究、養家活口?誰敢上電視再批逆鱗?

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權力之大,絕對不在「馬統」一人之下,誰主內誰主外還很難說。不然為什麼在電台批判政務官畏戰、拒戰,青輔會主委王昱婷嚇到馬上提辭呈?不要忘記王昱婷沒有意願出戰的理由是,青輔會「正值組織整併、業務銜接的重要階段」,如此關鍵時刻,王昱婷為什麼寧摘烏紗帽?正顯示黨「內」的手已伸到「外」部的行政院了!

秘書長權力如天,國民黨開的法院敢秉公辦案?何況學者們主職在大學,不管公立、私立大學,尤其公立大學會不會體仰上意,會不會用「有辱校譽」接手而進行校園迫害?即使不會,被告的二流學者不會惴惴然?上電視發言,惴惴然不能善盡言責、在校惴惴然深怕飯碗不保。在金溥聰提告的名單中,「民視」有主持人謝志偉、來賓游盈隆、郭正亮,「三立」有徐永明、侯漢君教授,洋洋乎大觀!這不僅殺雞而已,更要儆猴,意在阻止對國民黨說三道四的效尤?還有人敢上「民視」、「三立」?

金溥聰及國民黨可以每天提告、向每人提告,損害賠償一案開口就是二百萬元之多,這是向台灣人民示威。只有人民才能當謝志偉等的後盾,第一場庭訊在十九日上午九時半的台北地方法院民事庭;大家站出來罷。

(轉載自1月18日自由時報作者金恒煒現任《當代》雜誌總編輯)
1/26/2011 09:32:00 上午 | 0 意見 | Read more...
《名家專欄》謝長廷重提「憲法一中」   / 曹長青

《名家專欄》謝長廷重提「憲法一中」 / 曹長青

謝長廷的「憲法各表」說,遭到本土社團的強烈反對。 原因很明顯,因為它本質上是國民黨「一中各表」的翻版。中華民國憲法的框架是「一中」,無論謝長廷怎麼「各表」,最後還是萬變不離其「中」,仍是「一個中 國」。謝長廷強調,這個「一中」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這個「一中」是什麼?只能是國民黨極力要維持的「中華民國」而已。轉了一圈,謝長廷又回到國民黨 的理論框架,等於變相給馬政府背書,所以才引起本土社團的憤怒和批評。

面對批評,謝長廷解釋說,雖然人們對憲法若干條文有不同看法,但應尊重憲法制度。但要尊重憲法制度,首先得看是一部什麼性質的憲法。否則,那對岸中國的官方文人也可以強調說,要尊重憲法制度,由此來維護共產黨的統治。因中國那部憲法,完全是共產黨制定的黨法。

台灣的這部中華民國憲法,雖然沒有對岸的那部共產黨憲法惡劣,但本質是一樣的,它們都不是人民憲法,都不是在民主程序下制定的。

眾 所周知,中華民國憲法是四十年代在中國南京制定的,與會的台灣代表,還不到大會代表的百分之一!只從這一個角度,這部憲法就根本沒有反映台灣人的意見。而 且那時台灣屬於日本,這部憲法在法律意義上跟台灣毫無關係。另外,據美國前國務院官員、台海問題專家譚慎格查到的四十年代美國駐華使館的資料,當年南京制 憲會議的那些「國大代表」,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國民黨官員。由此更可看出,這部中華民國憲法,連中國的民意基礎都沒有,它完全是國民黨的黨法,而不是人民 的國法。

面對批評,謝長廷曾強調,憲法一中是現實。意思是人們應該尊重現實。但是,我們設想,如果一個中國異議人士說,現在共產黨在中國的 統治是個現實。人們會怎麼看?共產黨的獨裁統治當然是個現實,而且是個強有力的現實。但任何一個追求自由、認同民主價值的人,能說尊重這個現實嗎?不能! 不僅不能尊重,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盡全部努力,改變這個不合理、不合法、剝奪人民選擇權的現實。而強調這個現實,說要尊重這個現實,實質上是等於變相要 人們接受和忍受這個現實,最後幫助那些製造和維護這個不合理現實的獨裁者和統治者。而謝長廷提出的這個「憲法各表」,就帶有這種危險性,這也是為什麼(媒 體報導說)台獨大老姚嘉文嚴詞批評說,謝長廷的憲法各表違背民進黨的立場,也配合國民黨演出,非常荒謬。

謝長廷以前曾提出「憲法一中」,還說高雄和廈門是一個國家的兩個城市。後來在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採訪時,對外再次重申「憲法一中」,說它是對現實最好的描述;並說人們可以對「一中」作出自己的解釋;等於完全呼應國民黨的「一中各表」。《自由時報》當時發社論批評說,謝長廷「欲對中國表態的味道十分濃厚」。

謝長廷這次又提出「憲法各表」,等於變相重提「憲法一中」。在民進黨成立智庫,由吳乃仁主持研究對中國政策之際,謝長廷提出憲法各表, 是不是要把民進黨在國家主權方面的政策路線,引導到國民黨的方向?而民進黨高層是不是也要做這種傾斜?這才是人們應該警惕的。

(作者為獨立評論員,http://caochangqing.com)
1/26/2011 08:30:00 上午 | 0 意見 | Read more...
《名家專欄》蔡國強到台灣「亂搞賺錢」   / 曹長青

《名家專欄》蔡國強到台灣「亂搞賺錢」 / 曹長青

曾設計北京奧運和國慶煙火的中國官方煙火師蔡國強,竟被馬政府請到台灣,設計一○一大廈的元旦煙火秀,結果出現爭議,因為它根本不像原來吹的那樣玄——說會爆出一條龍,結果吐出一條蟲。以致某家統派報紙,竟往煙火照片上加顏色,強化爆破效果以遮醜,於是醜上加假。

其實蔡國強的煙火秀失敗,還不是根本性問題,人們真正需要質疑的起碼是這幾點:
第一, 馬政府要紀念中華民國百年,怎麼會去找中共國 慶六十周年晚會焰火和表演的總設計師?北京的國慶,就是慶祝打敗國民黨、趕走中華民國,建立中共政權。馬英九不是強調「中華民國」代表中國嗎?怎麼會把歌 頌中共政權的人,請來紀念中華民國百年?作為請者,這不邏輯混亂到亂倫程度了嗎?作為來者,這不是「兩國通吃」嗎?
第二, 眾所周知,馬英九總統的兩個女兒,都給蔡國強做事。而蔡近年不斷跑台灣,開個人作品展(是他在海外最大的展),還拿到六千萬元的爆破秀項目等。這裡面有沒有跟總統女兒的「利益關係」?蔡國強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畫展講話,馬英九的女兒做翻譯;蔡在台灣拿到的畫展費,竟超過給畢卡索、梵谷等世界名家畫作的。這個蔡國強怎麼這麼「值錢」?是不是他身邊有兩個總統「千金」,他就成為「萬兩」?
這事如發生在西方民主國家,媒體早就會查個底朝天!不可想像,美國總統的女兒會給伊朗的官方煙火師做事。而中國是用千枚飛彈瞄準台灣的敵國;可堂堂 的台灣總統,就心安理得地讓女兒給這種敵國的官方煙火師做助理。當年北京國慶時,中共官媒就曾以「馬英九千金參與國慶焰火設計」為題,沾沾自喜報導說,馬 英九女兒「是蔡國強的助理、英文翻譯,更是發言人!」當時海外媒體曾不平地說,「中共官媒這樣羞辱台灣總統」。事實是,馬英九自我羞辱,更羞辱台灣!
第三, 蔡國強真是泛藍媒體吹捧的「國際大師」嗎?近年來,中國有些藝術領域的鬼靈精,利用中國崛起被海外關注,到西方販賣「中國」出名。例如蔡國強玩「火 藥」,黃永玩「指南針」,徐冰玩「長城」 被稱為「四大發明」派中國前衛。這樣做既符合北京官方宣傳,又可以唬西方那些「中國不通」們。這些所謂「前衛」,只是精明的投機藝人。例如蔡國強用兩萬把 小刀,插成一個飛機模型;用一百多羊皮筏串成巨龍形狀,把狼群排成飛天狀,將五十件皺褶衣服排成一條龍形,然後用火藥把衣服炸了等等。都是毫無意境,更無 思想的「玩」。

早就有中國藝術批評家指出,「蔡國強從始至終都是製造轟動效果的煙火玩家,其作品的縱惡媚俗性質更是不言而喻。」對蔡來說,「成名發財是首要的,他才不在乎什麼社會消耗、環境污染、民膏民脂。」更不在乎「變成了政府的御用煙火師」。

而蔡本人的審美觀也如此,這位在其家鄉福建泉州做過毛澤東思想宣傳員,至今還公開表示喜歡毛澤東、並在國共內戰時毛的住處發起「延安藝術教育座談 會」(模仿毛當年的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官方煙火師說,「藝術可以亂搞,就要好玩」。所以,連吹捧他的北京媒體都說,蔡國強「神情中還流露出一種巫師氣 息」。蔡國強「巫」了中國,現在又來「巫」台灣,他有總統女兒保駕,巫力十足,更可「亂搞」了。

(作者為獨立評論員,http://caochangqing.com)
1/25/2011 03:44:00 下午 | 0 意見 | Read more...
《名家專欄》照妖鏡下原形出現了   / 李鴻禧

《名家專欄》照妖鏡下原形出現了 / 李鴻禧

在現代世界、尤其是民主政治開發中或落伍的國家,議會民主政治殆已成為現代神話;期待國會表達出一般民意,更是現代天方夜譚。因此,一個社會信賴度高的民意調查,不但是社會民眾理解政府、議會和朝野政治黨派,民主運營之重要參考。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政府執政黨反省檢討執政臧否之資料。

以這種觀點看來,新近新台灣國策智庫於本(元)月十七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調查,有其嚴肅而重要意義,值得社會民眾注意瞭解,更值得政府執政黨敬謹省思。因為這次民調,不但受訪者中三成五自認偏藍,二成六偏綠,三成七政治立場中立。抑且是針對馬英九在元旦演說所提的百年公義、吳敦義強調的庶民經濟,對照最近十八趴以及公務員加薪,乃至人民民生經濟所做的調查。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有:
一、 不滿意馬英九的表現的,高達五成三。
二、 認為馬政府上台後貧富差距變大的,高達六成五八。
三、 不滿意馬政府民生經濟政策的,高達五成五八。
四、 認為政府照顧財團甚於弱勢的,高達七成三三。
五、 擔心自己或家人失業的,高達七成四八。
六、 認為個人經濟狀況無改善的,有三成九八(近四成)。
七、 十八趴優惠存款,高達七成一一認為不合理。
八、 不支持公務員最近的加薪,有五成三五。

事實上,馬政府上台後,因不重民意、政績又差,在多次各種選舉中節節敗退。儘管仍借重提名黑金角頭參選,來確保選票席位;但被訴追賄選判刑的,卻多得不可勝數。這個民調已經如實證明國民黨政權與人民,愈離愈遠。國民黨政權不嚴肅面對這次民調的嚴重警告,還只想用奧人行奧步嗎?
1/25/2011 03:38:00 下午 | 0 意見 | Read more...
《名家專欄》中國媒體的躁動   / 林保華

《名家專欄》中國媒體的躁動 / 林保華

廣州出版的《南方人物周刊》在最新一期以封面故事專訪前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巴契夫(中譯「戈爾巴喬夫」)。有網民稱讚說:「讓我們再次反思歷史」,更有網民問:「中國的戈爾巴喬夫在哪?」

現任共產黨總書記的胡錦濤,不只一次要求全黨總結蘇共垮台的教訓,其中最大的教訓就是輿論失控。因此在控制媒體方面,中國政府絕不會做出讓步。中共一直把戈巴契夫作為「反面教員」,因此該周刊實際上也是在打擦邊球。

該周刊去年十月也刊出對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訪問,並引述石原的話說,他並非反華,而是「反對共產黨,反對共產黨的專制與獨裁」。

由於中共長期抹黑石原是「反華急先鋒」,因此他把中共所捏造的民族問題,還原為對普世價值的認同,使中共無從著力,並得到中國讀者對他的認同。為此,中宣部下令該期雜誌內容不許上網。

也是廣州出版的《時代周報》,去年十二月在「影響中國進程的時代一百人」中,向被囚的維權人士、「結石寶寶」家長趙連海和多名《零八憲章》簽署者致敬,已被當局下令「整頓」。評論部主任與總編輯先後「休假」或被解職。

廣東出版的《南方都市報》、《南方週末》等都是相對大膽敢言的「南方系」官方媒體而經常被「整頓」,負責人甚至身陷囹圄。但是無論怎樣整頓,無論怎樣換人,都無法壓抑他們爭取言論自由的意志,繼承了改革開放以來言論領先的傳統。

廣東媒體除了要面對中宣部的打壓,還成為重慶草頭王薄熙來的眼中釘。

薄熙來是當今中國「毛派」的中堅人物,以太子黨(「八老」中薄一波之子)身分在入主重慶後的二○○八年開始「唱紅打黑」,作為進入十八 大最高決策階層的敲門磚。「紅」乃毛澤東時代的紅色歌曲,而以權力鬥爭的目標人物作為「黑」,一舉逮捕以重慶司法局長文強及其屬下一批司法人員與各式人物 幾千人,並且逮捕從北京來為文強辯護,也有太子黨背景的律師,最後以槍斃文強等一批人來祭旗。薄熙來所為引起全國兩極化的反應。

胡錦濤一直 觀察薄熙來所為何來,廣東的南方報系則一再質疑薄熙來「左唱黑打」,為暴君毛澤東招魂。去年十月中共五中全會召開後,薄熙來由遼寧帶到重慶充當打手的公安 局長王立軍,公開提出重慶警方自己要「雙起維權」:「凡是報紙歪曲事實真相攻擊我市公安機關和民警的,就以單位起訴當事報社和撰稿人;……公安機關起訴報 社,民警起訴記者。」矛頭直指南方報系。中共政治局常委中主管媒體的李長春與主管政法的周永康,親到重慶對此大表讚揚。雖然這做法也引起南方報系的反擊, 但五中全會上已確立「王儲」地位的習近平,十二月上旬首訪重慶,明確表態對薄熙來的支持。因此預料廣東媒體的處境將更加艱難。

從中國媒體的處境來看台灣媒體:馬政府除了用置入性行銷來收買之外,五都選舉前,國民黨也揚言要告「抹黑」他們的台灣媒體,第一夫人周美青也有告媒體人金恒煒並 被判勝訴的惡劣紀錄,馬政府的做法與重慶公安局的「雙起」如出一轍,這就叫「國共合作」。馬英九為維護其投共路線,為二○一二年總統大選時可以繼續欺騙選 民,必然會對台灣媒體繼續收買與打壓,共產黨也必然插手。看看中國媒體同行的奮鬥,台灣更要努力,不能讓言論自由繼續倒退。


(轉載自<自由時報林保華專欄> ,請看
林保華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1/25/2011 10:35:00 上午 | 0 意見 | Read more...
《社論》民進黨公職提名制度變革的影響

《社論》民進黨公職提名制度變革的影響

民進黨臨全會通過總統、立委提名制度,黨員投票成為絕響,全民調與「提名委員會」的制度變革成為主流,黨主席的權限增強,民進黨逐漸蛻變為「寡頭領導」與「菁英政治」的政黨,全黨往贏得總統大選與立委過半國會多數席次的方向與勇敢邁進。

這是非常時期的政治豪賭,已跳脫傳統政治思維模式的政治格局,是切割「黨意」與「民意」的另闢蹊徑政治設計,當然,也是「贏者全拿」、「敗者下台」的成敗論英雄制度,黨主席與中執委必須負起最後的政治責任,誰都難以卸責。

事實上,也唯有超派系的蔡英文黨主席領導風格才會有如此大格局的非傳統、典型政治機制的產生,因為民進黨的領導菁英們相信蔡英文的超派系與公正客觀領導能力,才會為她「量身訂做」集權式黨主席的政治外衣,這無非是寄望她能帶領民進黨拼贏總統與立委大選,而她正是那一位黨主席與總統候選人,民進黨才有希望成功!

但最重要的改革成功關鍵還是要靠以派系實力為基礎的民進黨中執會,在最後把關的平衡槓桿上能否捐棄派系成見與派系私利為黨的整體發展去衡量佈局,讓蔡英文黨主席能打贏這場艱困的選戰,否則此次的制度變革便註定是蔡英文通往政治墳墓的起點吧!
1/24/2011 04:05:00 下午 | 0 意見 | Read more...
《專題系列》 未戰先敗的憲法共識!   / 陳淞山

《專題系列》 未戰先敗的憲法共識! / 陳淞山

最近,民進黨內的兩大天王謝長廷與蔡英文分別深陷政治風暴的漩渦,謝長廷的「憲法共識」與「憲法各表」主張被本土社團、姚嘉文、段宜康與林濁水等政治團體與菁英嚴重批判及質疑,認為這是打破台獨黨綱底線、忘了台灣前途決議文,配合國民黨肯定中華民國憲法,比新黨更藍的論點;而黨主席蔡英文則因為曾領取公保養老給付18%優惠存款利息,政治聲勢受挫,民調直直落,飽受政治道德瑕疵的質疑,影響所及,1月22日民進黨臨時全代會即將通過的總統、立委提名制度,「全民調」與「黨員投票」的政治對決也遭受波及,蔡英文的政治威望與領導能力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

其實,謝長廷此時提出應付目前交流、解決現狀危機的「憲法共識」建議,是要建構一個「理想更理想、務實更務實、步驟更清楚」的「國家正常化」治國藍圖,是想要凝聚國內朝野反統、反對中國併吞台灣的團結力量來面對中國不斷侵逼的鯨吞與蠶食,讓台灣保持主體性,讓兩岸和平穩定發展,也讓社會有空間從事更大範疇之改革。

可惜的是,謝長廷這種立意良好的政治論點被曲解了,原本是要反對一中、取代「一中各表」的「憲法各表」,被解讀成為包裹著憲法各表外衣的一中各表,甚至被台獨基本教義派打成親中路線的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認定為「比九二共識更堅強」的很進步觀點,而所謂的「重疊共識」則被誤解拿來和對岸建立「憲法重疊共識」,將原本是台灣內部捨異求同的中華民國憲法成為對外彰顯台灣主權性的交流基礎,解讀為彷彿肯定一中的「一中憲法」。從此,謝長廷就如萬箭穿心般,被認為是嚴重打擊民進黨台灣主權的國家防線、對台灣國家主權觀念做變相傷損的「不適格」在野黨政治領袖,就連與他一起召開記者會的謝系子弟兵及立委參選人都將因此受到比當年的「11寇」更嚴格的檢驗。

個人認為謝長廷的論點除了在時機選擇與政治策略上犯了太早出手的不成熟毛病外,更重要的問題是「角色錯亂」,把自己當做執政黨領導人的角色去做政治論述,反而忽略了自己現在是在野黨政治領袖,是兩年多前曾經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的政治領導人。

謝長廷或許希望在民進黨有關兩岸關係論述的「十年政綱」推出前想幫蔡英文黨主席掠陣,為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為基礎的兩岸關係發展前景預先舖路,在兼顧台灣主體性與開放性的前提下,找出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定位與方向,以解決民進黨再度執政後與中國打開無法對話、協商的政治罩門。可是,謝長廷卻忽略了民進黨的政治屬性與群雄割據、派系林立的相互對抗、恐怖平衡政治特質,從1988年「四個如果」的「四一七決議文」,到1990年的「事實主權」、1991年的「台獨黨綱」以及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那一次不是因為黨內「台獨派」與「務實派」的政治內訌論戰當中,由陳水扁前總統在當時修改文字整合兩派意見折衷而成,這是在內憂外患、劍拔弩張的政治情勢當中化解紛爭的「政治妥協產物」,不是水到渠成的政治創新壯舉,如今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憲法各表的論戰並沒有當年的政治對立場景,也欠缺黨內政治紛爭的政治情勢氛圍,此時的冒然出手、草率迎戰顯然是「未戰先敗」的政治圍剿,讓黨內各方政治勢力藉由已經厭惡透頂的「共識」與「各表」文字大作批判文章,讓原本是屬於「陳水扁加蔡英文路線」的謝長廷路線變成是與其敵對的親中路線!

精於政治佈局與戰略謀劃的謝長廷就跟當年提出「憲法一中」、「一國兩市」的主張一樣,犯了政治躁進的禁忌,在錯誤時機提出了角色錯亂但有政治遠見的重要主張,這與當年許信良前主席的「大膽西進」先知卓見一樣,在民進黨內是吃力不討好的創舉,想要解決問題卻是治絲益棼,讓自己先受傷也斷送了他可能可以在民進黨產生總統候選人後擔任代理黨主席的總統大選總掌兵符角色。如今,一切重回原點,蔡英文黨主席又因為18%風暴而受創,是否能夠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變數更多?民進黨再度執政的機會也就更加遙遠了。

雖然謝長廷不是以民進黨的立場與角度而提出憲法共識、憲法各表的新論點,是試圖在有重疊共識的民主、人權、法治與福利國的基礎上尋求穩定的團結力量來開展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可是謝長廷還是忽略了中華民國憲法的政治共識部份這兩年多來已被馬英九總統扭曲、破壞殆盡,關閉年代電視台、政府置入性行銷新聞的作為戕害新聞自由,政治干預司法影響司法獨立的政治迫害陳前總統,18%優惠存款回存的借屍還魂更讓福利國的精神完全加以扭曲,這些都是毁憲的政治威權行徑,何來憲法共識之有呢?

最後,我們還是要肯定謝長廷提出新論點的政治道德與勇氣,因為這是肯負責任且有擔當的政治領導人所該有的作為,這是民進黨內相當少見的政治領袖為所當為的政治氣魄與格局。可惜的是,不成熟又冒進的政治主張總是飽受責難與批評,於此期許謝長廷能再發揮政治智慧為台灣找出凝聚朝野共識的堅厚磐石,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開展新局,則這一切的責難與質疑將化作光榮的掌聲,台灣就有光明燦爛的未來與明天。

(作者為陳水扁辦公室前主任)
1/24/2011 10:38:00 上午 | 0 意見 | Read more...

焦點評論

Loading...

阿扁札記

Loading...

社論

Loading...

名家專欄

Loading...

城市遠見

Loading...

駐站部落客

台派社團網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