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所有經濟都是政治-ECFA的政治鎖鍊 / 董立文

7/13/2010 01:30:00 下午 張貼者: 蓬萊島雜誌.Net

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評論ECFA,認為中國對台灣賄絡總比打擊好,好處有三個,第一是有利於台灣的出口貿易,使台灣免於被孤立;第二是有利於維持現狀;第三是有利於說服中國的強硬派漸進統一台灣是可行的。

有趣的是,經濟學人同時提出三個警告:第一是認為接受賄絡的台灣人要謹慎,特別要小心ECFA這種祕密談判的方式,因為中國最喜歡這種黑箱作業;第二是認為ECFA公投有利於台灣民主的鞏固,特別是它具有對台灣未來公投的意味;第三是在台灣與外國簽FTA這個問題上,ECFA提供中國一種新的勒索機會。

其實,對比經濟學人評論ECFA三個好處與三個警告是有矛盾,簡單的說,既是有利於維持現狀,那又怎麼說服中國的強硬派漸進統一台灣是可行的?既是使台灣免於被孤立,那又怎麼提供中國一種新的勒索機會?然而,經濟學人對台灣的警告的確是一語道破ECFA的政治風險。

美國智庫亨利史汀生中心東亞計畫資深主任容安瀾(Alan D. Romberg)最近發表對兩岸關係的觀察文章,題目就叫做「所有經濟都是政治:ECFA的面向和核心」,他在結論中說:「所有的政治都奠基於經濟,最近兩岸關係與台灣內部的發展則證明,所有經濟都是政治。ECFA在台灣未來數個月乃至於數年將影響台灣政治人物的命運,對這點北京還會有很多意見表達,透過說什麼、做或不做什麼表達」。

是的,這就是後ECFA時代的起點。問題是北京已經開始表達他的想法,6月12日國台辦記者會針對「ECFA後的兩岸關係」發展發表看法,其中記者提問,馬英九接受半島電視臺專訪的時候提到,他不排除跟大陸簽署和平協定,沒有時間表,對此國台辦有何看法?范麗青回答說,當前我們將繼續本著先經後政、先易後難、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思路推進兩岸協商,同時我們也希望雙方共同努力,為今後共同破解政治難題創造條件,預做準備。

事實上,馬英九接受半島電視臺專訪說他不排除跟大陸簽署和平協定,這件事情台灣的媒體幾乎都沒有報導,看來,中國對馬英九執政兩周年演講隻字不提「政治互信」、「政治對話或談判」、「和平協議」、「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等感到不滿,應該是在ECFA早收清單談判時威脅馬英九,在壓力之下,馬英九才會對外國媒體說他不排除跟大陸簽署和平協定,卻又不敢在國內發布。

馬英九這種遮遮掩掩的作法,中國似乎仍不滿意,6月17日國台辦副主任葉克冬對媒體說:「兩岸交流的瓶頸,在於政治互信仍嫌不足」,並且進一步提出:「大陸並不急於立刻推動兩岸政治協議,但已預做準備,逐步推進,將在適當場合與時機提出」,這句話怎麼看重點都不是「不急於立刻推動兩岸政治協議」,反而是不管馬英九如何反應,中國會按照自己的節奏逐步推進,並且選擇場合與時機主動提出。

這是中國官方今年以來第一次清楚要求兩岸政治談判,過去私下的運作轉向檯面上,並對馬英九政府施加壓力。未來中國對台政策對馬政府是兩個要求:一方面要求為共同破解政治難題創造條件,預做準備;另一方面則要求在「九二共識」上增加互動及政治互信,目的只有一個,即盡早把政治談判納入兩岸協商的議程表中。

從東亞權力平衡的敏感性、中國對台政策方針與目的沒有改變與台灣內部民意尖銳分岐的程度來看,兩岸的確不具備開啟政治協商的條件,不但環境不成熟,時機也不適合。但是,中國既然表現出急迫性,而馬英九回應方式又很曖昧的情況下,如何保證中國的政治早收清單生效呢?

其中的玄機就在ECFA的早期收穫計畫,其中規定產品的協議稅率在該計畫實施後不超過2年的時間內最多分3次降為零,第1年開始降稅時間為早期收穫計畫實施時,第2年、第3年的降稅時間為當年的1月1日。如此一來ECFA後續的落實期程與五都選舉及馬英九連任總統選舉之路很明顯互相對應,一方面是為國民黨助選,另一方面則是要求馬英九進行政治談判的籌碼,經濟與政治如此合為一體。

ECFA才剛簽訂,經濟學人與容安瀾的評論就已應驗,從政治而言,ECFA不但是中國勒索馬政府與國民黨的王牌,更是把台灣拖往中國統一的鎖鍊。根據中國所制定的兩岸統一路徑圖,現階段就是不斷要求馬政府為兩岸政治談判「積累共識,創造條件」,以便和平協議商談隨時可以上馬。「積累共識,創造條件」這八個字對中國來說妙用無窮,可高可低、可小可大、可商可政;可以是民間也可以是政府、可以是一軌也可以是二軌,萬變不離其中,就是要在台灣內部積累政治談判共識,創造和平統一條件。

作者為台灣智庫諮詢委員

Share/Bookmark

0 意見:

張貼留言

/*2009/12/9更改BRPS驗證碼相關標籤文章顯示*/ /*以上br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