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遠見〉大台中的趕超戰略:從「三個第三」到「大台中山手線」 / 林佳龍
看見台中風華與「三個第三」
因為看得到台中的歷史,才有「三個第三」來找回她的光榮。長期以來,國家重大建設和投資忽略了台中,甚至在2000年政黨輪替前屬於最最基礎設施的公路路網也不完整,大台中對外聯絡運輸只依靠一條高速公路。
為了要改變台中的宿命,要台中能在全球化下脫穎而出,與國際大城一較高下,陳前總統率先在2000年總統大選中提出「三個第三」的競選政見,主張在中部地區打造第三座科學園區、建設第三個國際機場,以及讓台中升格為第三個直轄市,藉此提升她作為全國樞紐的功能,進而能在世界地圖上看見台中。
創造大台中信心與就業機會的中部科學園區
要引領中部蛻變,就需要有戰略性的思考與旗艦型的計畫,中科就是旗艦型計畫,結合大台中地區的工業區與精密機械園區,形成中部科技走廊的領頭羊。中科從掛牌到第一間廠商進駐只用了十個月又五天的時間,並創造超過二萬個就業機會,年度營業額超過二千六百億,兩年內達到竹科累積了十年才到達的水準。中科不僅帶來就業機會,更促成科技界「鮭魚返鄉」的現象,凝聚中部人民的信心與驕傲。
亞太門戶與台中之鑽
有了中科還要有國際機場的配合,讓物流和人流方便進出,極大化中科的效應。清泉崗國際機場是中部區域的國際門戶,以目前包機直航來看,已成為兩岸三通直航吸引中國旅客進入中部旅遊的大門,同時在未來也應扮演亞太一日生活圈的中心,連結韓國、日本、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香港、澳門與中國各大城市,方便台商往來亞洲各大重要生產據點。
此外,中部國際機場另一個重大效益就是水湳機場遷建。胡志強市長曾公開提到,水湳機場是陳前總統送給台中的一顆鑽石。自水湳機場遷移後,不但放寬機場周遭限建高度的限制,活絡當地的土地利用,同時機場本身因位居市區內,又將近250公頃的空地,將為大台中地區帶來另一波的動能。因此,規劃水湳機場舊址不應目光短視只看到十年、二十年,而是要以遼闊的視野規劃它成為未來台灣的新首都。
走向台灣新首都
第三個第三,也就是台中市升格為院轄市,雖然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因「朝小野大」未能落實,但也確立了台中縣市合併升格的模式。因此當馬英九在競選總統時也跟進支持台中縣市合併升格,民進黨不但樂見朝野共識的形成。因為大台中合併升格不能只是政治權謀或為了一己之私,而是要以整個中部地區為考量,包括南到雲林、彰化,東邊到南投,北邊到苗栗都要能得到發展的契機與利基。
新思維一大台中山手線
如果今天有人問我,台中縣市合併後最先要做的基礎建設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回答:「大台中山手線」。山手線並不是一個新名詞,它是日本東京最重要的通勤鐵路,也是外國背包客漫遊東京最依賴的路線。山手線環繞著東京,沿線共設29個站,全長34.5公里,環繞一圈所需時間61分鐘,不但擴大了東京的生活圈,也是日本重要觀光路線,行經地區早已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地方產業與文化,創造極大的商機。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借鏡日本山手線的經驗,將台鐵現有山、海線鐵道串連成環繞大台中地區的環狀鐵路系統,如建構清水到豐原或大甲到后里的鐵路,即可打破台中縣市地理空間的限制,並為「新台中都」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根據台鐵捷運化報告推估,新增之東西向鐵路連結山線、海線形成大台中地區環狀路網之後,鐵路旅行時間將大幅縮短,鐵路運量也會增加,初估可創造每年11.3億元的交通效益,而這項鐵路連結工程大約只需要花費一百億的預算。
以日本東京「山手線」的經驗來看,創造的經濟產值與周邊效益將高達每年百億以上。國內外背包客和旅行團可輕易隨著鐵道漫遊大台中各地景點,到后里參觀薩克斯風、到大甲朝拜媽祖、到清水高美濕地弄潮、到梧棲小酌品嚐魚鮮、到龍井大肚溪口賞鳥、到沙鹿憑弔數千年前的南勢坑遺址、到豐原體驗亞洲第一條的自行車專用隧道,到台中享受多元燦爛的文化生活。
「大台中山手線」不僅是鐵路網,是大台中地方特色與文化風情的具體指南,同時也是實踐社會公義與生態永續的重要工具。便利的鐵道運輸能提高人們的移動性(Mobility),對經濟弱勢的學生、老弱婦孺以及身心障礙者來說,更是融入社會活動不可或缺的工具。
此外,軌道運輸亦具有高效能、低污染的特性,是成就綠能低碳城市的要件。十年奠基、百年榮景。如果說「三個第三」的戰略方向是奠基新世紀大台中發展的關鍵十年,那麼「大台中山手線」就是引導中部起飛的另一個關鍵十年的奠基工程,是一具強而有力的引擎,是推動「新台中都」航向榮景的新動力火車頭。
(作者為台灣大台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
因為看得到台中的歷史,才有「三個第三」來找回她的光榮。長期以來,國家重大建設和投資忽略了台中,甚至在2000年政黨輪替前屬於最最基礎設施的公路路網也不完整,大台中對外聯絡運輸只依靠一條高速公路。
為了要改變台中的宿命,要台中能在全球化下脫穎而出,與國際大城一較高下,陳前總統率先在2000年總統大選中提出「三個第三」的競選政見,主張在中部地區打造第三座科學園區、建設第三個國際機場,以及讓台中升格為第三個直轄市,藉此提升她作為全國樞紐的功能,進而能在世界地圖上看見台中。
為了成就「三個第三」,在民進黨執政期間除了陸續完成二高、國道四號、國道六號之外,還建設了台中生活圈二號、三號與四號縣市外環道路。在軌道運輸方面亦不遑多讓,行政院不但核定台中綠線捷運和台鐵山線的高架化,同時加速高鐵的興建工程。而我則在2005年參選台中市長時提出「大台中山手線」(台鐵山海環線)的主張,作為台中縣市區域資源與空間整合的介面。
創造大台中信心與就業機會的中部科學園區
要引領中部蛻變,就需要有戰略性的思考與旗艦型的計畫,中科就是旗艦型計畫,結合大台中地區的工業區與精密機械園區,形成中部科技走廊的領頭羊。中科從掛牌到第一間廠商進駐只用了十個月又五天的時間,並創造超過二萬個就業機會,年度營業額超過二千六百億,兩年內達到竹科累積了十年才到達的水準。中科不僅帶來就業機會,更促成科技界「鮭魚返鄉」的現象,凝聚中部人民的信心與驕傲。
亞太門戶與台中之鑽
有了中科還要有國際機場的配合,讓物流和人流方便進出,極大化中科的效應。清泉崗國際機場是中部區域的國際門戶,以目前包機直航來看,已成為兩岸三通直航吸引中國旅客進入中部旅遊的大門,同時在未來也應扮演亞太一日生活圈的中心,連結韓國、日本、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香港、澳門與中國各大城市,方便台商往來亞洲各大重要生產據點。
此外,中部國際機場另一個重大效益就是水湳機場遷建。胡志強市長曾公開提到,水湳機場是陳前總統送給台中的一顆鑽石。自水湳機場遷移後,不但放寬機場周遭限建高度的限制,活絡當地的土地利用,同時機場本身因位居市區內,又將近250公頃的空地,將為大台中地區帶來另一波的動能。因此,規劃水湳機場舊址不應目光短視只看到十年、二十年,而是要以遼闊的視野規劃它成為未來台灣的新首都。
走向台灣新首都
第三個第三,也就是台中市升格為院轄市,雖然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因「朝小野大」未能落實,但也確立了台中縣市合併升格的模式。因此當馬英九在競選總統時也跟進支持台中縣市合併升格,民進黨不但樂見朝野共識的形成。因為大台中合併升格不能只是政治權謀或為了一己之私,而是要以整個中部地區為考量,包括南到雲林、彰化,東邊到南投,北邊到苗栗都要能得到發展的契機與利基。
新思維一大台中山手線
如果今天有人問我,台中縣市合併後最先要做的基礎建設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回答:「大台中山手線」。山手線並不是一個新名詞,它是日本東京最重要的通勤鐵路,也是外國背包客漫遊東京最依賴的路線。山手線環繞著東京,沿線共設29個站,全長34.5公里,環繞一圈所需時間61分鐘,不但擴大了東京的生活圈,也是日本重要觀光路線,行經地區早已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地方產業與文化,創造極大的商機。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借鏡日本山手線的經驗,將台鐵現有山、海線鐵道串連成環繞大台中地區的環狀鐵路系統,如建構清水到豐原或大甲到后里的鐵路,即可打破台中縣市地理空間的限制,並為「新台中都」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根據台鐵捷運化報告推估,新增之東西向鐵路連結山線、海線形成大台中地區環狀路網之後,鐵路旅行時間將大幅縮短,鐵路運量也會增加,初估可創造每年11.3億元的交通效益,而這項鐵路連結工程大約只需要花費一百億的預算。
以日本東京「山手線」的經驗來看,創造的經濟產值與周邊效益將高達每年百億以上。國內外背包客和旅行團可輕易隨著鐵道漫遊大台中各地景點,到后里參觀薩克斯風、到大甲朝拜媽祖、到清水高美濕地弄潮、到梧棲小酌品嚐魚鮮、到龍井大肚溪口賞鳥、到沙鹿憑弔數千年前的南勢坑遺址、到豐原體驗亞洲第一條的自行車專用隧道,到台中享受多元燦爛的文化生活。
「大台中山手線」不僅是鐵路網,是大台中地方特色與文化風情的具體指南,同時也是實踐社會公義與生態永續的重要工具。便利的鐵道運輸能提高人們的移動性(Mobility),對經濟弱勢的學生、老弱婦孺以及身心障礙者來說,更是融入社會活動不可或缺的工具。
此外,軌道運輸亦具有高效能、低污染的特性,是成就綠能低碳城市的要件。十年奠基、百年榮景。如果說「三個第三」的戰略方向是奠基新世紀大台中發展的關鍵十年,那麼「大台中山手線」就是引導中部起飛的另一個關鍵十年的奠基工程,是一具強而有力的引擎,是推動「新台中都」航向榮景的新動力火車頭。
(作者為台灣大台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