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系列》 沒有辯論,何來民主進步? / 李俊俋

1/14/2011 11:00:00 上午 張貼者: 蓬萊島雜誌.Net

五都選舉剛落幕,緊接著又要進行台南立委補選(賴清德出任市長)、高雄立委補選(陳啟昱出任高雄副市長),而媒體的焦點更是早已聚焦在明年立委選舉、以及2012年總統選舉,民進黨的提名方式,著實令人感覺到台灣選舉何其多。然而,弔詭的是,台灣選舉如此之多,但是民主社會中最基本而常見的程序,辯論,卻完全付之闕如。檢視近兩年多來的大小選舉,包括2010五都市長、市議員選舉;2009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選舉;以及期間六次立委補選,居然只有一場高雄市長電視辯論順利辦成,其餘則全數掛零;不禁令人懷疑,台灣的民主選舉是否只徒具型式,而缺乏真正的素養與文化?時值民進黨全盤討論黨內立委、總統提名辦法之際,筆者建議,作為一個引領台灣民主發展的政黨,民進黨一定要將「辯論」納入其中,甚至藉此主導選罷法修正,否則連民主社會中最基本的辯論都沒有,又如何奢言民主進步?

民主係由人民作主,因此選民如何在選舉中獲得充分資訊作為投票的依據,候選人之間的辯論乃是一個重要的管道,更是政黨、候選人宣揚理念的最佳平台。從最早1858年林肯、道格拉斯之間(Lincoln-Douglas Debates)盪氣迴腸的辯論,到 1960年尼克森、甘乃迪有史以來第一場電視辯論,甚至2008年民主黨內歐巴馬與希拉蕊的黨內初選,過程驚濤駭浪,高潮迭起,歷經5 個月26 場辯論,原先名不見經傳的歐巴馬以yes we can,在飽嘗經濟衰退而陷於沉悶低迷的美國社會,掀起一陣超級旋風,重新激發美國人的夢想和熱情,扭轉乾坤,這些都是改變歷史,令人津津樂道的選舉辯論。

即便是民進黨自身的發展歷程中,選舉辯論也扮演重要角色,1996年的總統初選便是最好的例子。第一階段彭明敏、許信良、林義雄及尤清等4 位民進黨重量級候選人,經由政策辯論,讓全國民眾對民進黨的黨綱、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更令人對民進黨的「黨內民主」留有良好的印象。而第二階段,彭明敏對決許信良,更是精彩;50 場全國巡迴演講辯論(由於颱風,取消了1 場),3 場電視辯論,讓國人對民進黨的形象大幅的提升,也讓民進黨朝執政之路邁進。

以此思之,民進黨最近的提名方式都是以「民調」方式進行,此一方式固然最能避免人頭黨員影響選舉,也表面上維持黨內和諧,但容易流於「知名度=支持度」的迷思,既失去一個讓候選人透過辯論,闡述民進黨路線與政策主張的機會,也喪失了和選民對話的空間。因此,筆者強烈主張,民進黨立委、總統提名辦法,一定要將「辯論」納入其中,唯有走向民眾、說服民眾、才能真正感動民眾,否則連民主社會中最基本的辯論都沒有,又如何奢言民主進步?帶動台灣民主深化呢?

(作者為前總統府國策顧問)

Share/Bookmark

0 意見:

張貼留言

/*2009/12/9更改BRPS驗證碼相關標籤文章顯示*/ /*以上br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