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系列〉歷史的重建(1)台灣國民應有的歷史素養 / 張炎憲

9/29/2009 11:25:00 上午 張貼者: 蓬萊島雜誌.Net

吳濁流的小說《亞細亞的孤兒》能永垂台灣文壇,除內容取材反映社會真實之外,一針見血說出台灣人的孤兒意識,刻畫出台灣人在政權變動中無可適從的悲情,在尋覓自己的身分中,反而失去了自己。這份逼真的寫實,使得它成為反諷台灣人的小說。

台灣人的祖先為了尋找安身立命的新天地,渡過險惡的黑水溝來到台灣,胼手胝足終而開拓出一片家園,做為新故鄉,但外在環境對台灣卻相當不利,台灣常成為強權爭奪的俎上肉,任人作弄擺佈而無法決定自己的前途。在歷史悲運中,台灣人為了生存,拼命學習,才能向統治者爭到一席地位,但在內心深處卻自怨自艾,悲歎自己的身世,而失去當家作主的豪情與自信。

要突破這樣的困境,我認為必須要建立台灣的國民意識,認為台灣是個國家,台灣人是國家的主人,有權有能治理這個國家。這種意識如果生根發展,就可去除心中陰霾,建立起自信,為自己的將來、為國家的發展全力以赴。培養國民意識,需要有深厚的台灣人意識和台灣人的歷史感情,我認為下列4個項目是達成目標的必備素養。

1.瞭解歷史悲情的史實

台灣歷史上充滿被統治與被屠殺的史實。這雖是悲情往事,卻是力量的源泉,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轉化成為一股新生力量,再創奇蹟。二二八事件奪走二萬多人的生命,造成台灣極大的傷害,卻帶來無窮契機,台灣人終而覺醒,走向獨立自主之路。白色恐怖造成無數生命的隕落,卻揭露獨裁者的猙獰面目,從此打開民主與人權之路。這些犧牲雖然令人婉惜,卻是令人深刻反省的素材。在台灣史上,這種事例極多。我們瞭解越深,越能激發同仇敵慨的鬥志,捍衛台灣。

2.涵蘊生命共同體的台灣意識

台灣意識潛藏在台灣人的內心底層,沒有經人挑撥,就不會顯現出來。台灣意識是建構在土地與人民的共同經驗之上,土地涵養生命,生命代代傳承,島嶼台灣是涵蘊生命的搖籃,民眾的歷史也刻在島嶼上。這份休戚與共的感情,散發出濃濃的台灣情,台灣意識就這樣自然地誕生。我們有了台灣意識,就會凝聚力量,守護台灣。

3.親近台灣的典範人物

在國民黨政府刻意教導下,英雄都是出自中國史上的人物,台灣人總是矮人一截,無法與中國人物相比。其實,台灣人為了追求民主、自由與獨立,產生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舉凡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行各業,都有傑出人物,都會成為台灣的典範。典範出自台灣,出自我們身邊,就會成為我們努力與成就的標竿。我們以此自豪,就會產生自信,相信我們也有創造歷史的能力。

4.認識民主、人權與國家建立的事蹟

台灣走過艱辛的歲月,長期對抗獨裁者,才有今日的民主與自由。但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的經驗與我們雷同或相似。如以色列、古巴、巴勒斯坦、東帝汶等追求獨立自主的歷史,他們在不可能之中創造可能,在艱難之中創造奇蹟,這些事蹟都是我們惕勵奮發的借鏡。想到台灣前輩的犧牲,想起當今未竟的事業,我們應以實踐的精神去完成建國的願望。

台灣處於強權控制與中國併吞的威脅下,台灣人要如何在矛盾中求生存,在險惡中求發展,需要智慧、能力、勇氣與意志。上述四項是從悲憤中得到力量,從學習中得到經驗,從自我錘鍊中得到智慧,從實踐中得到自信的方法。我們以此相互激勵,發揮所長,必能破除萬難,達成目標。

Share/Bookmark

1 意見:

  1. misomoo 提到...

    "..必須要建立台灣的國民意識,認為台灣是個國家,台灣人是國家的主人,有權有能治理這個國家。這種意識如果生根發展..."
    真的是說到重點,我完全的同意.如果人民自己不認定自己是台灣人不認定台灣是個國家的話,而且繼續支持非常明顯親共的黨團,那跟認定自己為中國的一部份是沒兩樣的.
    民主不會憑空而來,民主的精神在於人民有最大的權利,人民是主人.民主需要它的主人以行動來建造,以行動來保護.它不會憑空而來,你做了你的份了嗎?

張貼留言

/*2009/12/9更改BRPS驗證碼相關標籤文章顯示*/ /*以上brps*/